大荒地 地不荒 落地窗前稻花香 城事-吉林站 赵新 278348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大荒地 地不荒 落地窗前稻花香 城事-吉林站 赵新 278348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吉林站 > 城事

大荒地 地不荒 落地窗前稻花香

——吉林市东福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延峰

2018-12-17 14:04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小作坊变身龙头企业。东福米业成立于2003年,位于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刘延峰是土生土长的大荒地人。谈起自己的创业历程,47岁的刘延峰侃侃而谈:“以前家里穷,初中毕业后,我就选择了打工养家,先是在一家企业做工,后来在镇水利所做技术员,算是相对稳定。2000年前后,由于土地化肥、农药的泛滥使用,健康、绿色水稻开始兴起,市场上很有竞争力,我和我哥看到了商机,跟亲戚朋友借了30万元,从家庭作坊式的小加工厂开始了绿色大米加工之路。”

  要做绿色、有机大米,就要开展订单种植,掌握粮源,就需要大量的土地。刘延峰向亲戚朋友求助,让他们种绿色水稻,同时承诺秋后高价回收,还聘请农业专家,制定了严格的种植规程。仅仅一年,订单种植户收益颇丰,大米卖上了好价钱,村里沸腾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订单种植的行列。

  刘延峰介绍说;在东福创建初期,我们就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企业的奋斗目标,十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走现代农业之路,打造品牌农业、打造高端农产品、打造农业现代化。

  从租赁一家国有农场开始,到建成了2000公顷的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和300公顷的集中连片、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有机水稻生产基地。从种子、化肥到水、土全程可控,水稻生产的整个环节都在掌控之中,水稻生产基地已经成为“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示范基地,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国家级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样板基地,食品安全绝非空谈。

  村企合一新模式,造福百姓美名传。公司虽然发展了,但是村庄贫困依旧,老乡们的生活还很贫穷。为了找到村庄与企业共生共融的结合点,2010年东福集团党支部与大荒地村党总支合并,成立了村级党委。

  东福米业以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产业优势与村里的土地、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强强联手、优化配置,企业管企业的经营管理,村两委管农民自己的事。村民将土地经营权以每公顷1.35万元集中流转到公司,自己就地成为产业工人,这样土地加工资就有了两份儿收入,比原来增加10倍,人均年收入达到2.4万元,在全省排名第一。

  村企合一第一年,村集体不仅偿还了原来亏欠的60多万元外债,还实现了积累140多万元,如今大荒地村集体资产已积累到7000多万元。

  东福米业在市场号召力与日俱增,村民的收入也大幅度提高,按说企业应该知足,稳扎稳打了吧。但事业心极强又善于思考的刘延峰依然不满足现状,并逐渐把企业的发展触角伸向了第三产业。

  大荒地村地下有温泉!刘延峰通过一个做地质勘探的朋友了解到了这个信息之后,就开始着手推进这方面钻探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第一眼深2000米的温泉出水了,由此东福米业以神农温泉度假村为主题的农业观光旅游慢慢成型。

  接下来的数年间,东福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除神农温泉之外,又先后兴建了民俗文化商业街、中国北方农业博物馆、采摘园等设施,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在大家眼前。

  目前,自有品牌“大荒地”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第十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东福米业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被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确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大荒地”牌国色天香大米被授予中国国际粮油产品交易会金奖……东福米业已有资产6.9亿元,绿色水稻种植基地2000公顷,有机水稻种植基地300公顷,成为拥有世界先进的加工设备、国内最先进的烘干设备,拥有500多台(套)的现代化农业装备(农机)的行业内龙头企业。

  “大荒地,地不荒,落地窗前稻花香。”这在大荒地村流传久远的一句顺口溜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幅真实的画卷,铺展在人们的眼前,绚丽夺目。

  展望未来,正值壮年的刘延峰斗志满满。下一步,东福将继续推行三产带动模式,一产方面加大力度,大面积流转更多土地;二产做大做强品牌,走入资本市场;三产重点打造文化和旅游板块,建造影视基地、大型田园综合体等设施,最终把大荒地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书桥 

编辑: 赵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