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地下管廊建设的“绿色密码” 要闻-吉林站 姜春起 240895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破解地下管廊建设的“绿色密码” 要闻-吉林站 姜春起 240895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吉林站 > 要闻

破解地下管廊建设的“绿色密码”

吉林森煌集团“装配叠合式”专利技术探析   

2017-05-18 17:21 | 来源: 松花江网

  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不仅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绿草如茵的公园等光鲜的“面子”,更要看“里子”——地下管网是否通畅安全。如果说“面子”是城市的风貌,那“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

  地下综合管廊将电力、通信、燃气、热力、广电、给排水等众多基础设施汇聚在一起,一些“城市病”在这里会迎刃而解,是城市“地下高速公路”。

  2015年,我省成为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省,21个城市开工建设管廊264.57公里,累计形成廊体118.92公里,完成投资100.72亿元。今年,全省将开工建设120.39公里,计划投资101.61亿元。到2020年,我省计划总计建设1000公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预计投资1000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投资约1860亿元。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工序多,工期长,开挖体积大,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百姓出行造成影响。面对传统管廊建设的弊端,森煌集团独辟蹊径,进军装配式管廊领域,破解管廊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

  森煌集团坐落在吉林市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省首家生产装配式管廊构件的企业,并参与了我省装配式管廊相关标准的制定,掌握了行业话语权,目前已与中国三冶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进军国内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市场。

  来到森煌集团采访时,最先去看的就是他们的一个“秘密基地”——试验室。董事长苗春生说:“我们对全国管廊建设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调研,发现传统的管廊建设方式开挖面大,施工现场影响环境,还影响交通,怎么才能让管廊建设走上‘绿色’之路,我们做了很多努力。”

  森煌集团将大量资金和精力用在了研发上,投资200万用于试验室建设,研发总投入已近1000万元。混凝土标养室、成型室、胶凝材室、混凝土耐久室、力学室等10个功能室应有尽有,各种高端精密仪器和设备陈列其中,在这里能够完成预制管廊的受力、抗渗、冻融等各种功能的测试。

  这项环保、节能、节时、建设不拥堵的专利技术——装配叠合式综合管廊,是森煌集团的“杀手锏”。

  功夫不负有心人。装配式管廊技术得到吉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重要会议上专题研究装配式建筑,并将森煌集团确定为吉林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之一。

  专利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吉林经开区管廊工程成为了装配式管廊试点,这也体现了对森煌集团专利技术的认可。

  但是,这一专利的产生并不简单。虽然传统的现浇管廊建设有费工、施工周期长、生产难于实现工业化等缺点,但整体性好,抗震性能优;而预制管廊虽易于实现建筑构件的工业化,构件制作不受季节及气候限制,且施工速度快,但整体性、抗渗性差,不利于抗震。

  能不能将二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呢?这样就可以去“劣”存“优”,制造出更加绿色环保的产品。经过反复的试验,装配叠合式综合管廊构件应运而生了。产品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组成,就像一块夹心饼干,在两块预制叠合板之间浇注混凝土。

  一辆辆汽车把在车间生产好的叠合板运送到管廊施工现场,用吊车把叠合板轻轻吊起,像“搭积木”一样逐一拼装在一起,直接构成整体廊道。由于装配式管廊混凝土预制构件在叠合板之间配双向分布钢筋,通过格构钢筋连接为一体,安装就位后在叠合板之间浇注自密实抗渗混凝土后即可回填,不仅提高了管廊建设速度、标准和质量,还大幅缩短工期,最大限度减少对城市环境、交通的影响。

  这是森煌集团给记者演示的装配叠合式管廊建设工艺流程,让记者非常震撼。

  为了配合这一专利技术,森煌集团还建立了BIM(建筑信息模型)研发中心。在每个预制构件中都安装了RFID芯片,为每个构件进行唯一编号,同时将芯片的信息写入BIM模型,共享建造工程中的数据,项目的进展也可以用三维的方式进行展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效率,实现了集约型管理。

  一招棋,破难题:从质量上看,生产工艺科学可控,能够保证构件的强度和管廊质量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整体一次浇筑管廊全截面的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管廊的整体性及抗渗性;从效率上看,大部分工序在工厂完成,天气对施工影响有限。施工现场只需安装作业和部分浇筑作业,建设速度是现浇筑管廊的5至6倍;从环保上看,装配式管廊开挖体积小,回填量少,比现浇式更加节水、节电、节地,节省支护材料,并可大幅减少噪声和建筑垃圾污染;从成本上,综合成本与现浇持平。

  有了这一“法宝”,森煌集团立即建设生产线。2016年5月,森煌集团开始建设年产60公里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管廊构件及100万平方米装配式房屋项目,共建设3条生产线。目前,投资1.8亿元的第一条生产线已建设完成。今年5月末投资4亿元的第二条生产线将投入运营,届时,全年可完成60公里装配式管廊构件的产能目标。

  森煌集团引进德国安夫曼和索玛、三一重工等国内外一流的混凝土构件生产线,包括混凝土浇筑机、振动台、养护窑、立式装窑车、电气控制系统等,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成品质量好,配合企业ERP辅助管理平台,达到了设备集中控制、数据同步共享、成品质量可追溯的“智能4.0工厂”建设标准。

  采访结束时,森煌集团总工程师刘全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施工实际测算,建设1公里管廊,现浇式建设需要90名-100名工人,工期为60天-80天;而装配式建设相同长度的管廊只需30名工人,工期为25天-30天。

  装配式管廊在我省虽是刚刚起步,但星星之火必呈燎原之势。

  原载5月17日《吉林日报》   

  记者 栾哲  张妍

责任编辑: 姜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