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载耕耘翰墨情深 刘德臣用真情捕捉艺术灵感 要闻-吉林站 赵新 274239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五十载耕耘翰墨情深 刘德臣用真情捕捉艺术灵感 要闻-吉林站 赵新 274239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吉林站 > 要闻

五十载耕耘翰墨情深 刘德臣用真情捕捉艺术灵感

2018-10-11 09:22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9月27日,“翰墨铸情迎国庆刘德臣书法艺术展”在吉林市群众艺术馆启幕。展出将于本月11结束,历史半个月时间。

微信图片_20181011091510.jpg

  本次展出刘德臣个人五十年来书法、版画、剪纸画、篆刻、工艺画百余幅,参观人群络绎不绝,社会各界好评如潮。笔名“北山人”的书法家刘德臣,现为吉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他仁慈而温和,乐观豁达的话语,给人一种亲切、善良、文雅、敦厚的感觉。正如他所说:“我一直在用笔抒写我的内心。” 刘德臣墨海耕耘五十余载,以真心贴近生活,用真情捕捉书法的灵感,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书法随着心底的感悟一气呵成,笔势、风骨、墨韵都体现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声。自自幼师从家父研习书法,他的家就住在吉林市北山脚下,他记得小时候,那有两趟房,一趟砖瓦房,一趟泥草房,长大后,因为怀恋,他取笔名“北山人”。父亲叫刘永贵,跟山西大寨的陈永贵的名差不多。父亲读过六年私塾,所以在当时算是文化人。从小就教刘德臣练习毛笔字。他教刘德臣执笔、运笔,四个字:执实掌虚。为了考查刘德臣握笔的功力,经常从后面突然间拔他握的笔,如果笔拔出,则会受罚,就是用针刺其手背至出血。但父亲也不光是“头悬梁锥刺骨”式的教育,他还以鼓励为主,经常说,儿子一天比一天有进步,这种宽严相济的教育,激发了刘德臣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他对书法艺术日渐痴迷,潜心临摹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等古代大家的笔法、风格,汲取大师的精华,几十年从未间断。中国书法博大精深,让刘德臣悟出了书法的真谛,颜体书法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刘德臣受益匪浅,他的书法日益进步。

  书法改变了刘德臣的人生。刘德臣在33中读书时,就被学校启用出黑板报,他的书法作品经常被展出,老师教育其他孩子,往往以刘德臣做正面引导。1972年,他凭借特长,被保送到部队。22年,他在火热的军营中追寻着艺术的真谛,书法更加沉稳豁达,刚柔并济。书法改变着他的命运,他从卫生队通讯员、文书,一步步升至团副参谋长。他在部队还上了大学,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合同专业。1993年,他从部队转业到吉林市第一建筑公司,做宣传部长,后来公司不景气,他经常下工地,做安全员、质检员、劳资员等,无论职位高低,他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他他不断外出学习,丰富自己的人生和书法技能。求师于北京荣宝斋,学习书画装裱,到沈阳鲁美学习国画。他师从于刘乃忠先生8年,“融古出新”是他从刘乃忠先生那里得来最受益的教诲。老先生过世前,还给他题写作品集名。先生告诉他,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要达到一定的造诣,一要走心,二要讲究结构,三要有章法。融于情谓之走心,正人才能正字;汉字讲究平衡对衬,和谐互补,哪种字体都需要结构匀称;要形成独特的章法,一幅作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包括字的布列方式、落款、钤印方法。章法的灵动,靠行气贯通来体现。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各尽意态,气运流动,起伏随势,笔毫捻转,巧布虚阵,寓情寄意,一幅章法好作品,会让人陶醉神往。对于老先生的教诲,刘德臣心领神会。逐渐形成“以笔写我心”的独有风格。当年吉林市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刘成评价他:擅长多体,随着心底的感悟一气呵成,笔势、风骨、墨韵都体现了情感和心悟,给人一种奋进的力量。

  书法的极致和精神境界往往是相通的,他为人淳朴憨厚,文如其人。他在全国第十七届“庐山杯”书画大赛获得铜奖,在2018年6月30日长春举办的 “中国梦想杯”书画大赛上,隶书《松花江放船歌》获得大赛金奖。刘德臣曾与赵新颖携手,于2017年11月3日,在意大利威尼斯省ESTE美术馆共同举办京剧油画展及中华书法展,展出近百幅油画、书法等作品,用独特视角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辛勤耕耘,一步步走来,刘德臣从没有一分懈怠。他他曾到西安碑林寻找草书碑和汉隶碑,到台湾观摩金文大鼎……体验这些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的代表作品,并改进自己的创作——这叫执着。经过无数次的临摹体会,通过不断的对照、修正、找到差距,弥补不足——这叫认真。按照大师的点化找诀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求深求细求精气神,提升自我——这叫捷径。目前,刘德臣正准备参加全球华人纪念林森诞辰150周年名家书画精品大展,他准备了一幅“我爱你中国”的篆文,周边用行书小写《我爱你中国》的歌词,设计独特,饱蘸激情。辛勤耕耘五十载,刘德臣的作品就如一壶老酒,年代越久远味道越浓烈。“以笔写心”刘德臣的书法就是这样,每每灵感所至,笔走龙蛇。他的作品是从心底里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由心而生,由衷展示自己的情怀,给人一种感悟一种力量,向社会发出一种正能量。因而形成独有的新风格、新情韵。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马天作 

编辑: 赵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