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医护工作者在武汉 看看他们的战地日记 要闻-吉林站 赵新 306262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吉林市医护工作者在武汉 看看他们的战地日记 要闻-吉林站 赵新 306262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吉林站 > 要闻

吉林市医护工作者在武汉 看看他们的战地日记

2020-02-18 19:50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来自吉林市4家三甲医院的11名医护工作者登车启程,他们是吉林市首批驰援湖北的医护工作者。目前他们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现在怎么样?记者联系到其中六位来自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原解放军第四六五医院)的医疗队员,看看他们写下的战地日记。

图片1.png

  徐晓光,男,1980年8月20日生人,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我父亲早年病故,母亲64岁,身体挺好的,爱人杜敏娟是我院肿瘤介入科的副主任,儿子今年7岁上小学一年级,此次弛援武汉,走的非常急,家里人虽然有些不舍和担心,但是还是挺支持我去武汉的,母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不善言辞,母亲说你是大夫,国家培养了你这些年,救那些病人虽然有危险,但也不能见死不救啊,去吧,多加小心。爱人说你是科主任是党员,就得有担当,凡事冲在前,起带头作用。儿子还小,不明白疫情的严重性,只是觉得爸爸去武汉救人很光荣,值得骄傲和自豪。我是医生,是党员,是科室骨干,在此次突出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武汉急需医务人员,国家有难有需要的时候就该积极的响应国家号召,不怕危险、困难往前冲,决不能退缩,有国才有家,只是暂时舍小家才能保住大家。我们科在接到弛援武汉的指示后大家积极勇跃报名,迅速抽掉医护精干力量,组成由2名医生4名护士组成的医疗小分队。

图片2.png

  2月5日,武汉晴,我们白班,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查房,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冠状病毒核酸测定,这是一个高风险的操作,需要三级防护加上一个全面型防护面罩,本来里面就戴了2层口罩一层N95,一层外科口罩,再戴上这个大套子瞬间就有窒息的感觉,但大家都咬牙坚持,尽量努力采到合格的标本,同时告诉患者采集标本时可能有些恶心等不适反应,但患者们都很理解并非常配合,我们同时还不断的为他们鼓劲加油,让他们好好吃饭,多饮水,坚强点一定能早日康复,其中一名患已经无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肺CT明显吸收,如果连续2次咽拭子核酸结果阴性,就能够出院了,当我们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他非常兴奋,差点手舞足蹈,一个劲拱手说,谢谢,谢谢,你们辛苦了,看着病人病情好转即将出院,我们也感到由衷的欣慰,再辛苦再有危险也觉得非常开心。

图片3.png

  孙桂莉医生,女,42岁,北华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主治医师。从事医疗工作17年,从事呼吸科工作12年,每年都是科室收治病人数最多的医生。她的母亲今年66岁,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双下肢动脉闭塞症,于2019年4月起因脑梗死住院3次,现频繁出现TIA,有时1天发生多次。爱人是职业病医院的医生,每天也在防疫、抗疫的战线上工作,为他们的患者做防疫、抗疫做宣传。她有一个11岁的女儿,每天都要和她微信通话。虽然存在种种困难,但疫情形势严峻,疫情就是命令,为了能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她主动请缨弛援武汉,为了能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她毅然的同全科其他5名同事来到武汉抗疫一线工作。

  她患有哮喘,平时接触较浓的刺激性气味后均会出现咳嗽、胸闷、面部过敏。比如消毒水、香水、护手霜、鲜花的味道都不适应。来到疫区无论是居住地还是病区到处都是消毒水的味道,即使戴着厚厚的口罩仍然感觉到,一直都有咽部不适、咳嗽、胸闷。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过的衣服让她有短暂的窒息,夜间被咳嗽惊醒,每天清晨都会咳嗽一阵才能缓解胸部不适的症状。经常手消,使她的手出现红肿、出血点。由于驻地医院是普通病房改造的传染病房,她对许多装修材料过敏,还有口罩帽子都有皮肤过敏的现象,长时间戴帽子口罩留下的印记需要一两个小时才会消退,不知道是过敏导致的皮肤水肿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但无论怎样,为了不耽误工作,她都是口服抗过敏药去上班,上班时还要抵抗药物困倦的副作用,但她仍在坚持工作,为武汉的患者送去更多的温暖,为疫情的早日结束尽自己一份力量。

  她是个高度近视眼,测试配戴眼镜度数达700度左右,但她有些不适,所以佩戴接近600度的近视镜,摘掉眼睛视野内一片模糊,什么都看不清。戴护目镜时双重镜片会影响视力。

  每班查完房要整理并调整医嘱,由于程序的不熟练,而且驻地医院规模较大,药品数量和品种繁多,还有医保非医保,医保甲乙丙类,化验检查结果回报后是否需要调整,现在这个时间怎么下医嘱才能确保静配中心及时送药等等多种原因,导致下达医嘱是一个非常繁琐的工作,为了能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她真是花了这辈子没有过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下医嘱和本家同行沟通,她会优先下达需要及时调整医嘱或新入没有长嘱患者的医嘱,把其他需要微调医嘱的后下,即使这样等把病区内所有患者的医嘱浏览一遍并给予调整后,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她还要和同事书写病程记录,写交班本,以求把每一个患者的情况都告知下一个班,让接班医生能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得到最好的治疗,一个班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

图片4.png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护士长武铁力,女,37岁,党员,毕业于延边大学,本科学历,主管护师,原呼吸内科护士长,从事重症护理学、呼吸临床护理12年,现任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护士长。1月24日16:30,医院护士长群发布信息,组建吉林市援鄂护理救治小组,我第一时间报名参战,后来才想起来还没和老公商量呢,我走到他身边悄悄地告诉他(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小的4岁,两个老人,身体也不太好,怕她们担心),我报名参加了援鄂护理救治小组了,他愣住了,他说你不是调离呼吸科了吗?我说毕竟我在呼吸科干了十多年,经验丰富。他想了想说:对,你是一名党员,如果护士只出一名,你都是最合适的人选,去吧!我支持你。

  1月26日23时,飞机抵达武汉,看着夜空,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心想“我们来了,相信明天一定是个晴天”。

  1月27日,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领导带领我们参观了新改建的疗区,并组织培训防护演练。

  1月28日-29日,建立医疗护理工作组织,明确职责和分工,进一步练习穿脱防护服训练,重点是让每名队员心理逐渐平息和稳定,让大家熟悉并心理上建立互相信任、依靠,树立一起去战斗的必胜信念。  

  1月30日,按工作安排,下午14:30分我正式进入发热病房开展工作,既紧张又担心,但告诉自己,我是职业的、专业的,提醒我自己来这里目的,当踏入病房的那一刻,看到患者时,看到他们渴望和需要帮助的目光,真正工作状态的我回来了。我护理的患者中有一个阿姨,刚开始她有些焦虑,我告诉她说:“阿姨,我是吉林来的,我们一起努力早日战胜疾病”,我帮阿姨做了静脉输液、雾化吸入,还帮助她整理了床头桌,更换垃圾袋,她非常感动,朝我竖起大拇指说:“你们是好人”。

  结束了6个小时的工作,我们脱防护服时里面的隔离衣早就被汗水浸透了,汗水顺着头发流下来,因为上班前我们不敢喝水,怕去卫生间,更换防护服占用时间,渴了我们就用水漱漱口。工作停下来后,整个人都虚脱了。随着几天的护理工作开展,大家心理及身体逐渐的适应,更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了,尤其让患者认识到“信心比药物更有效”。感受到护理姐妹们互助打气、团结友爱的眼神,心里暖暖的。当视频中看到小女儿那怯怯的眼神,家人看湖北台时小女儿自言自语“妈妈当英雄去了,在电视里,什么时候能出来呀”,听说大女儿自己安排学习计划,主动完成假期作业,帮助爸爸照顾妹妹时,我的鼻子酸了一次又一次。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兄弟姐妹们加油。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图片5.png

  我是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护士朱晓旭,37岁,性别女,于2008年6月毕业于延边大学,学士学位,于2008年九月来到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工作,主管护师。  我们医疗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隔离病房工作。

  今天依旧比正常上班早一个小时出发,带上N95口罩加外科口罩,穿上防护服,还有护目镜和面屏,一种窒息感扑面而来,走几步就要喘,每一个动作都像在手上,脚上绑了个沙袋,没过一会儿就能感觉身上有汗珠流淌着,刚戴上护目镜由于身上太热,室温凉,如上工作中不停的出汗,护目镜上都是雾气和水珠,有时人和物都看不清,但是我们总是想办法克服,涂点洗涤剂或者酒精或者调整好护目镜带子松紧度就能好些。

  进入到隔离病区,在这里不仅要做常规的护理工作打针、采血、吸氧、雾化等,还要负责生活照护,因为隔离病区的患者悬没有家属陪护的,有的患者年轻些,体力还好,生活上可以自理,但有的患者年纪大了,加上病情重无法生活自理,床头小桌上吃剩的饭盒,用过的纸巾,我们都要帮忙收拾。有一个年轻男性患者住院十分仓促,生活物品没有备全,家属又无法赶过来,我问她还缺什么?他说没有香皂和拖鞋,我说:“我有多的拖鞋和香皂,只不过拖鞋是我穿过的,了消完毒给你拿过来行吗?”他连忙说谢谢,我说:“现在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有困难你就说,能帮忙的肯定会帮你解决。”根他说下一个班次,把东西拿来,回去和我们队友一说,孙桂莉医生立刻说,“刚好我下午有班,我新发的拖鞋还没穿,还有多余的香皂,查房时我就可以给他送去。”在疫情面前,医患之间相互关怀相互帮助,让他们坚定信心,早日康复。

  因为我和我爱人工作都很忙,我爸妈一直住在养老院。前两天养老院给我打了电话,说我爸发烧了。我父亲由于脑血栓已经卧床一年了,生活一直不能自理。我实在没法回去,只好给我们科的主任打了电话,我说:“姐,我去武汉了,我爸就交给你了。”最后是我的同事把我爸接到了医院。医院领导得知我的情况后,非常重视,不仅让我爸住在单间病房,帮我请了护工,而且经常将她的近况告诉我,让我心安,经过几天的治疗,老爸的病情终于稳定了很多。这几天我的心一直悬着,别看我干活的时候跟别人一样有说有笑。但是说不担心是假的,没人的时候我一想起来都会偷偷的哭。

  但是我是一名党员,又是科室骨干,现在武汉需要我们怎么能往后退?在这里我谢谢我爱人的理解,我妈妈的支持,希望我在武汉的日子你们都能平平安安,我们一起加油。

图片6.png

  任美思 女 33岁 护师 2009年毕业于北华大学,取得大专学历,2010年取得全国自考本科学历,2011年通过自考取得吉林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至今在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工作。

  我有一位从穿校服到婚纱的丈夫,我们有一个5岁可爱的女儿,双方父母身体健康。来到武汉,我们简单收拾一下行李,就开始培训穿脱防护服。次日进入病房,我闷的喘不上来气,口罩,护目镜勒的我头疼,第一次踏入病房,我既紧张又兴奋,紧张是因为穿着防护服,迈着沉重的步子,喘着粗气,生怕做错什么,兴奋是因为我终于可以为疫区病人做点什么了。记得那是39床阿姨,见我时一言不发,即使我主动跟她说话她也不理我,我知道此时她被病痛折磨,心理压力很大,我跟她说了很多鼓励的话,经过我的开导,最后她开心了,终于见到她脸上的笑容了。在一次查房的时候,见她伸手想去拿什么,我赶紧帮她拿了水杯,她说不用,我说阿姨,我的手刚消完毒,很干净,她待着愧疚的语气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看你一直在忙,这种小事我可以的,你们能从大老远来,真是非常感谢你们,穿那么多,感觉你呼吸都费劲了,眼镜里都是水,你赶紧歇一歇,不用为我这么忙活,我能自己动手做就自己做了,真是辛苦你啦!看你们这样,我都心疼了!”听她说完这些话,我心理很暖,我的眼睛不由自主的湿润了……

  2月5日,我第一次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及面屏扎针,护目镜上聚集了很多水雾,视野严重受限,带了三层手套扎针摸血管没有手感,且由于患者比较胖,我半天都摸不到血管,我半开玩笑的问他,你觉得你血管哪里最好呢?我实在看不见、摸不到呀!他笑着说:“平时我血管也不大好。”我找了好久,指着说:“这里是青色的吗?”他给了我肯定的回答,“我进针有些慢,有点疼,请您忍耐一下”,我说,我缓慢的进针,我感觉到他的手在颤抖,但他却说不疼,我的内心有些愧疚,终于见回血了,在我俩的配合下,我穿刺成功。

  我就是一个平凡的护士,在严重疫情面前,在气氛凝重的隔离病房中,在闷热的防护服内,要说内心一点不怕是不可能的,可是每当看到隔离病房内病人们信任,渴望,感激的眼神,我的恐惧心理就一扫而光,内心无比坚定平静,我绝不能退缩,我坚信,我们医患共同努力,一定会早日战胜疫情,让美丽的武汉早日恢复往日的繁荣景象。

图片7.png

  我叫李抒墨,来自吉林市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的一名护士,毕业于延边大学。95后的我在科室里面也算是相对较小的,平时也经常受到科里哥哥姐姐们的照顾,也很感谢院里的信任和栽培,让我拥有这次宝贵的机会能和更加优秀的队员们一起奔赴前线,救治他人,我认为这是光荣的。得知我即将支援武汉的消息后,我的父母很支持我的决定,虽然他们的担心毫无保留的在脸上流露着,但却一直和我说他们会好好照顾自己,等着我回来,让我不用担心家里,感谢父母能够让我全身心的扑在工作上。

  进入病房开始真正的工作后,我认识到这份职业的伟大,躺在病床的叔叔阿姨们独自与病魔作斗争。当他们用渴望的眼神望着窗外时,我很心疼,不用说,我也知道他们思念家人,想早日与家人团聚,我能做到的,就是好好的护理他们,减轻他们的痛苦,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有位危重的患者需要采血气,由于病情较重,血气比较难采,然而在病房呆的时间越长,医护人员暴露的时间就越长,危险系数也高,但是那个时候情况危急,根本来不及思考那么多,我和同仁们一起努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成功的为患者采出了血气,我们的团结协作能力让我很敬佩,在困难面前,大家都是首当其冲,没有退缩,毫无怨言。我感谢,感谢院领导的关心,帮助我们解决后顾之忧。感谢我的队友,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感谢我的亲人朋友们,不给我增加负担,让我可以全力扑在工作上。看到全国各地的同仁们都在奔向武汉的路上,我并不感到孤独,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春天已经到了,距离大家可以走出家门的日子也不会很远了,我们一起加油,战胜病痛,让蓝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愿疫情早日过去,明天更加美好。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书桥 图片由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提供

编辑: 赵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