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6个集体被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要闻-吉林站 鞠华军 3238837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吉林市6个集体被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要闻-吉林站 鞠华军 323883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吉林站 > 要闻

吉林市6个集体被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2020-10-14 17:22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10月10日,吉林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长春市召开。吉林市6个集体和10名个人被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称号。

  先进集体(6个):

  吉林市船营区民族宗教事务局

  吉林市昌邑区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人民政府

  桦甸市桦郊乡晓光村村民委员会

  吉林市回族学校

  磐石市红光中学校

  舒兰市朝鲜族实验小学

图片1.png

  吉林市船营区民族宗教事务局

  近年来,吉林市船营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加强领导,突出强化民族服务、发展民族教育、活跃民族文化三个重点,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有效推动了全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水平。

  一、加强领导,全力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格局

  船营区始终将民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其纳入区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区政府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力开展工作。

  二、把握关键,发展和改善民生 

  一是率先建立服务阵地。二是畅通反映少数民族社情民意的渠道。三是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清真食品管理工作制度,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服务,为百余户清真食品经营业户发放清真标识牌。四是深入民族社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三、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民族教育

  坚持把民族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一是注重硬件投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引导宗教界人士献爱心,筹集资金用于多功能教室的装修。主动向区委争取,率先为回族学校修建塑胶操场。通过申请市级“双十双百”创建活动经费为学校设置开放图书角。二是强化软件建设。以回族学校为少数民族活动基地,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主题活动20余次。在“双城同创”活动中,组织回族学校教师们为包联小区进行墙体“文明教育主题”彩绘。三是助力民族学校防疫工作。在防疫物资较难购买的时候,吉林市船营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协调出力,分两批次为学校共捐助口罩1050只。

  四、注重创新,全面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

  一是依托重要节日设计开展主题活动。二是打造民族特色小区。三是依托少数民族团体开展活动。区朝鲜族老年协会精心筹划开展文化活动。满族文化经济促进会积极辅助基层民族文化基地建设、多次参加区内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四是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活动。依托清真北寺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建立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在船营区松江实验小学建立了“吉林市满族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图片2.png

  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人民政府

  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位于吉林市昌邑区北部,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629人,共有汉、满、朝、回、蒙、壮6个民族,占全乡人口的48.8%。

  一、突出组织引领,谋民族团结进步之策

  1.强化领导,创建工作“有方有谱”。民族工作事关土城子乡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乡党委政府从未放松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和重视。

  2.突出基层,创建工作“齐抓共管”。将合理选配民族干部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把民族工作纳入“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中,让民族团结进步扎根各族群众灵魂深处,在全乡形成党政主抓、村组共抓、全民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格局,为全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堡垒。

  二、突出脱贫攻坚,行民族团结进步之举

  1.精准谋划,画好脱贫“同心圆”。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举全乡之力开展脱贫攻坚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整合多方资源和资金,解决各族群众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就医难、出行难等问题。

  2.精准发力,绘制乡村“新画卷”。始终聚焦各族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完成贫困村硬化路9.6公里、边沟6.45公里、涵洞22个、桥梁1座、路灯98盏、围栏2000米、清运垃圾750吨、投放垃圾桶30余个,种植花卉36公里、金叶榆2500棵,将贫困村打造成为了美丽乡村。

  三、突出产业培植,增民族团结进步之福

  1.立足乡土,构建特色产业格局。

  2.巧借东风,创造发展新动力。

  四、突出文化传承,筑民族团结进步之魂

  1.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各民族文化生活。强化民族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全区首个民俗村文化展馆和鹰猎文化馆,新建农村民族文化活动广场12个、配备广播、体育器材上百套,组建民族秧歌队12支。通过文化活动宣传民族政策、民族文化,引导群众深化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2.弘扬特色文化,凝聚民族团结力量。引导曾通村、渔楼村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开展传统村落、鹰猎文化、民俗文化的保护。持续开展民俗文化音乐节、鹰猎文化节等特色民族文化活动。

桦甸市桦郊乡晓光村朝鲜族民俗博物馆.jpg

  桦甸市桦郊乡晓光村村民委员会

  近年来,晓光村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积极营造各民族一家亲的氛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2017年,晓光村被吉林市政府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双十双百”示范创建单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民族团结保障机制

  晓光村党支部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立村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村书记任组长,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上级民族工作部门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及时将有关民族团结创建知识、法律法规等政策带进每家每户,全面提升创建工作群众知晓率、参与度。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

  一是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庆七一”“庆国庆”等活动。

  二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各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事迹、民族基本知识等,同时宣传村里民族团结进步事例。

  三、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开展丰富的民俗活动

  近年来,依托朝鲜族传统美食、工具的加工制作等民族工艺,多次策划举办朝鲜族辣白菜节、乡村嘉年华、特产展销会等活动。每年六月份利用农闲时节都组织开展朝鲜族运动会,摔跤、荡秋千、跷跷板等朝鲜族特有的运动项目吸引广大村民踊跃参加。经常协调桦甸市和吉林市朝鲜族文化团体到晓光村开展送戏下乡等活动,为各民族村民欣赏高质量的民族特色文化节目创造机会。协调吉林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到晓光村开展了旅游文化进村活动,得到村民的赞誉。

  四、加强民族特色经济开发,助推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一是在保证晓光村原有特色风貌基础上,不断推进朝鲜族特色民宿建设。目前已投入资金30余万元,在原有民房基础上改造完成了民宿4户。现已协调完成对全村住房安全等级鉴定,做好推进民宿打造的前期工作。二是修建了桦甸市晓光村朝鲜族民俗文化博物馆。总投资85万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4平方米,已于201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馆内民俗文物达百余种。三是建设了村文化大院和文化广场。配套设施包含水韵游园、水车、假山、古木屋、凉亭、秋千等,成为晓光村民开展民族舞蹈表演、摔跤比赛等传统民俗活动的首选场所。四是建成朝鲜族民族特色为主的晓光村民俗饭店。饭店投入资金700万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特色民宿、民俗文化博物馆、村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和民俗饭店的建成,将晓光村全力打造成了一个集休闲、旅游、民宿、餐饮于一体的朝鲜族民俗样板村,有效拉动了桦甸市苏密沟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2019年晓光村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产值超过150万,村民大幅增收,真正实现了各民族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团结进步。

吉林市回族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jpg

  吉林市回族学校

  吉林市回族学校是吉林地区唯一的一所回族小学,是吉林市民族教育的一所重要窗口学校。2017年,学校被省民委命名为“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一、民族团结教育新常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

  一是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尽量贴近学生实际,循序渐进,扎实有效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二是坚持育人为本,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的各个环节。

  二、 民族团结教育新载体,勇担社会责任

  三、民族团结教育新情怀,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

  吉林市回族学校地处偏僻,80%的生源来自于农民工或单亲、失亲家庭,普遍经济条件较差。学校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切入点,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多方位助学活动,呵护每个孩子都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改善办学条件,构建和谐校园。近五年来,省、市民委和船营区委区政府给予回族学校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累计投入400余万元,使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塑胶运动场、改造多功能教室等,曾经灰暗的教学楼粉刷后焕然一新,学校成为了师生们最喜爱的家园。

  (二)“七彩阳光”课程,编织学生锦绣前程。学校为学生们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开设了二十余种学生社团活动。非洲鼓、折纸、书法等“七彩阳光”等社团课都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社团活动不仅使孩子们的多元智能得到发展,增加了才艺,同时也培养了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

  (三)多方位助学,贫困学生感受到社会各界的温暖。学校近年来开展了“回小学子”助学金、“利雅德学子”奖学金等多项助学活动。还为9位贫困学生协调一项资助到大学的助学项目。仅2019年累计协调助学资金、物资合计9.08万元,受助人次达812次,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不同民族的贫困学生从中受益。学校和社会援助共同撑起贫困孩子的明天,让他们深深感受到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图片3.png

  磐石市红光中学校

  几年来,磐石市红光中学校以红色教育为引领,在传承红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一、 挖掘红色文化  完善民族团结教育载体

  红光中学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李红光的英雄事迹是很好的红色教育素材,也是凝聚团结各民族的力量。

  二、弘扬红色文化  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形式

  多年来,学校以红色教育为引领,把民族团结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田。学校通过舆论宣传、理论宣讲,在师生中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通过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组织教师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让全体教师知晓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三、传播红色文化  丰盈民族团结教育内涵

  红光中学红色教育资源丰富。伴随李红光纪念馆的落成,我校民族团结进步在红色教育引领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前来参观、学习的机关、团体、兄弟学校以及境外人士络绎不绝,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四、载誉前行  丰硕民族教育成果

  在红色教育的引领下,学校党支部精细部署,严格落实民族团结各项工作,民族教育硕果累累。2017年1月《铁血忠魂—少年营》赴京参加央视微电影青少年联欢,获央视微电影金奖;2019年,学校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命名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被省民委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不仅增强了全体师生的民族责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图片4.png

  舒兰市朝鲜族实验小学校

  舒兰市朝鲜族实验小学创建于1936年,是舒兰市唯一一所朝鲜族实验小学。多年来,学校在开展民族教育(朝汉双语教学)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吉林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单位”“吉林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评为舒兰市“教育现代化标兵学校”。

  一、落实政策、协调交流,推进民族教育有序开展
  面对在籍朝鲜族生源逐渐流失的现状,市朝鲜族实验小学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坚持搞好民族语言教学。

  二、课程引领、实践渗透,丰富民族团结创建内涵

  1.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纳入课程计划。
  2.把“双语”能力发展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石。

  3.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各个课外活动中。

  三、弘扬民俗、协同育人,增强民族团结创建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找到传承和弘扬民俗感觉,在上级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新装修民俗礼仪教室,给学生创建民俗体验平台,让学生在环境中寻找传承、在亲身体验中得到传承。

  学校把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月的第二周设为“民俗体验周”,利用学校各种资源,组织学生体验和了解朝鲜族民族风俗习惯(服装、礼仪、四大节日、饮食、歌舞等方面),培养学生“知我民族、爱我民族”的道德情感。

  学校两年召开一次“民族风采,传承民俗”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面对家长和社会各界开放,让家长和社会了解学校办学特色。在舒兰市中小学艺术节活动中,学校组织的“手拉手,协调育人、共创未来”,“敲响幸福”等大型舞蹈。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王书桥 图片来源:吉林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编辑: 鞠华军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