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营区是老城区,是吉林市的发祥地和古城旧址,这里承载了全市人民的“根”与“魂”。但老城区进入新时代,历史包袱积累的“老难题”与复杂形势带来的“新挑战”都在增多。为了让老城区旧貌换新颜,船营区紧扣“城区要提质、城乡接合部要品位、农村要美丽”的目标,全力推动城乡发展,用思维的破茧,促进老城区的华美蝶变。
环境提质 创建“看得见”的船营文明
为进一步打造城区新环境、展现群众新面貌、谋求发展新气象,船营区统筹推进“十大工程”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条主线,全力做好“双城同创”工作。在百日攻坚战期间,他们共排查梳理出13类35292个问题。船营区采取“销号簿”兜底、“大会战”清仓、“日巡检”止增的方式进行整改。他们拔硬钉子、啃硬骨头,共拆除违章建筑1106处,恢复公共绿地352块,清运垃圾1986车,使城区人居环境更加文明整洁,众多破烂大院变成了“美丽家园”,城乡接合部的脏乱差变成了“美丽风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上了“美丽答卷”。为迎国检,船营区加大了宣传力度,利用擎天柱、大型宣传板、核心价值观造型扩大宣传,在重点路段安装路灯杆广告,在各重点小区出入口加装公益广告3000余块,精心设计制作了“创城宣传袋”并组织入户发放,不断提升居民对“双城同创”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针对福绥街道路两边修建年代久远、有的设施已经破旧不堪的现状,船营区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对道路两边设施进行修缮,结合古船厂百年特色文化和新船营发展成就,打造吉林首个主题文化墙,使开裂的台阶焕然一新,让破旧的围栏焕发了生机。
主题文化墙展现了船厂沧桑历史,宣传了誓保疆土、勇战强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船营精神,也生动呈现了船营人在新形势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我爱我家 我爱船营”的坚定信念,既传承了文化力量,又弘扬了家国情怀,更为文明创建增强了信心。
寓教于墙 讲述“摸得着”的船营故事
书写船营历史,讲好船营故事,传承船营古韵,打造船营品牌。船营区一直把维修旧设施、美化新墙景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改善美化城市街景结合起来,描绘和谐、文明、人文、艺术的城市风景线,让居民百姓随处可见文明卫生之美,随处感受文明的榜样力量。
船营区聚焦美化城区形象,在修缮道路两边旧设施的基础上,创新打造特色主题文化墙。文化墙在呈现船厂文化、文明船营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板块,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文化墙依托破旧栏杆为支架,用镀锌板制作,红白相间,美观大方,全长200余米,共包含古韵船厂、文化船营内容展板21块,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展板,内容涵盖水师营、古城门、吉林西站、石头楼群等古城遗址,牛子厚、杨靖宇、魏拯民等名士英雄,吉林雾凇、临江广场、北山、人民广场等景观景点,老旧小区改造、新农村建设、街巷道路修缮等民生工程,以及“三大一送”“三大一过”“三大一迎”等船营“双城同创”系列整治行动。恒大养生谷、亚琦·中央商贸中心、奥吉通泊逸文体小镇等项目也一一得以展示,生动呈现了古韵船厂的魅力、今日船营的活力。
以文培“源” 打造“会说话”的船营品牌
提高居民百姓素质是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和“创城”的根本。传统文化中的“文明知礼”“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精髓,历经百年、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活水。船营区在“双城同创”过程中,尤其突出“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重要性,注重以多种形式突出居民百姓的文化素养。文化墙的修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文明得以流传。文化墙的亮相,让原本破旧的街边设施焕然一新。图文并茂、特色生动的主题文化墙,吸引了不少过往市民驻足观看、拍手称赞:“文化墙不仅使街区环境变得更美了,而且使广大居民、特别是小朋友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耳濡目染中增长知识,激发了身为船营人的自豪感和对船营的无限热爱之情。”很多居民都有这样的感觉:“文化墙必将成为一道文明创建的风景,必将成为记载古船厂历史、彰显新船营发展的生动载体。”船营区精心打造的文化墙已然成为城区内涵品质提升的一个亮点,每日吸引众多市民近距离感受船营浓郁的文化气息。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船营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关键节点,必将以“我爱我家 我爱船营”的创建理念,凝聚每个船营人拼搏进取的精神,携手共享文明卫生之美、共赴文明卫生之约、共建文明卫生之城。
江城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牛成 李京鸽
来源:松花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