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法庭帮咱们很快地解决了纠纷,这就是最生动的‘枫桥经验’!”在法庭主持下顺利拿到劳务报酬的王某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近年来,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大绥河人民法庭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缩影。
夯实“一条解纷根系”,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
村民有了纠纷,如何足不出村就能高效解决问题呢?大绥河人民法庭构建的联动解纷体系真正实现将矛盾化解在前端、 让纠纷止步于诉前。前不久,被同村村民“误伤”的董某则利用该体系,成功解决了他的心头病。
李某在其承包地进行农业作业时飞出异物,将在道路西侧行走的同村村民董某脸部及眼部击伤,双方因赔偿事宜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拟提起诉讼。
当事人就该问题向包保村干部咨询,包保村干部将此事向当地党委汇报后,由搜登站镇政府牵头,大绥河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以及综治办召开联动联调会议,结合李某的诉求,在了解事情原委、住院支付、相关病情的情况下,为双方当事人提出了可行性的和解方案。最终引导当事人通过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调解,再申请在线司法确认的路径解决矛盾纠纷。整个案件的处理,从当事人提出诉求,到人民调解、在线司法确认到收到民事裁定书,仅用时两天就得到圆满解决,既避免了诉讼流程,也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
近年来,船营法院大绥河人民法庭积极融入地方党委政府主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形成了以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为筋骨的“一庭两所一办”联动解纷体系,建立了日常联络、信息共享、协同化解等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法院积极参与、多方整体联动、运行高效畅通的覆盖整个搜登站镇的矛盾化解网络。通过强化“一庭两所一办”“第一手”接待职责,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线上平台解决矛盾纠纷,最大程度减轻当事人诉累,2023年以来联动调处案件20件。
激活“一张网格效能”,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末梢神经
“群众纠纷群众解”是“枫桥经验”的重要内容。在新征程上,大绥河法庭搭建起更广泛的多元联动化解机制,凝聚起更强大的矛盾化解合力。
“法官啊,我找了这么久都没找到的人,你们这么快就找到了,太感谢了!我们的血汗钱终于拿回来了!”当事人王某喜笑颜开,紧紧握住办案法官的手。
王某等五名农民工在工程结束后,迟迟没有拿到劳动报酬,被告于某也联系不上,无奈之下,遂诉于大绥河人民法庭。法庭接待原告后,经查询户籍信息,被告于某户籍所在地早已拆迁,原告无法提供被告联系方式,送达一度陷入僵局。最后在网格员的协助下,完成了送达工作。同时,网格员找准时机第一时间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双方基本达成调解意向,随后申请法院组织调解,法庭通过线上庭审方式对5起案件进行了调解,所涉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被告支付部分劳务费用,并承诺于限期结清剩余所欠劳务费用。至此本案在网格员的协助下,于诉前完成了送达、调解、部分履行工作,本案得以诉前化解。
大绥河人民法庭以“法官进网格”为载体积极开展“无讼村屯”创建,动态评定“无讼村屯”4个,在辖区59个行政村专属网格设立“网格法官”,制作法官“联系卡”在全区村屯公布法官联系电话,法官加入村屯网格微信群43个,提供24小时诉讼服务。建立“法官+网格员+N”工作模式,将“乡村法律明白人”、村干部、乡贤等引入网格,推广适用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行政调解、法院调解“五调联动”工作机制,提高了调解纠纷成效,2023年以来网格员主导调解案件20余件。
打造“一个先锋品牌”,助推基层社会治理长效发展
近年来,大绥河人民法庭主动担当作为,在吉林环城农商银行解放北路支行设立“涉农金融案件调解中心”,该调解中心在与银行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下,提供咨询、起诉、立案、调解等全方位多元化一站式法律服务,真正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涉农金融案件调解中心的成立有效推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向基层延伸,将调解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便民利民。”该行负责人感慨道。
针对辖区涉农金融纠纷频发这一突出问题,大绥河人民法庭不断完善涉农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在设立“涉农金融案件调解中心”的同时发布《涉农金融借款纠纷案件白皮书》,助力防范化解涉农金融风险。
同时大绥河人民法庭着力打造“最公正、最廉洁、最讲理、最文明”人民法庭先锋品牌,不断丰富“人民法庭+巡回审判点+法官说法工作室+网格员”联动的“庭、点、室、员”四位一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举措,向居民发出公开信作出七项便民承诺,在偏远村屯设立4个巡回审判点,建立4个“法官说法工作室”,开设 “护航农科研学、助推乡村振兴”普法课堂,开展“普法大集暖春行、司法服务惠民生”“法官说典”等主题普法活动,开设“地头法庭”“假日法庭”,2023年上门立案35次,诉前调解150次,巡回审判20余次、办结涉农案件211件,助力乡村法治建设。
图文来源:船营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