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坚持抓好队伍、抓实资源、抓细项目,全域行动、全员发力、全速推进,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增收。
抓队伍,强引领。建强“主心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致富带富能力强、敢闯敢拼的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选任653名致富能人进入村干部队伍,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坚持培训赋能,全覆盖开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题培训,173名村干部参与学历提升行动,进一步强化思想、提升能力。选派“智多星”。用好用活驻村帮扶力量,以驻村干部集中轮换为契机,向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选派15名驻村第一书记,帮助包保村发展产业项目,引领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用好“大能人”。推动“能人”治村,积极鼓励和引导新乡贤返乡创业,深入挖掘人才资源,深化“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十业百社千才”行动,组织“专家服务团”下沉基层,开展技术培训指导54次220人,答疑解惑1200余次,有效解决生产难题。抓资源,强保障。用好政策资源。出台《蛟河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若干意见》,进一步梳理完善财政、农业农村、国土等方面“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政策20条”,发挥财政、发改等17个部门职能优势,从财政资金、政府投入、产业项目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建立“多元扶持、一体推进、合力攻坚”的工作机制。盘活闲置资源。常态化开展农村“三资”清理“回头看”,持续起底、盘活,完善台账,深挖农村“三资”潜力,103个村通过发包林地、水库等增收400余万元,61个村通过盘活闲置房屋、厂房、老旧学校、敬老院等增收130万元,全市累计清收土地28.12万亩、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16.61万元。整合可用资源。统筹各村资源,采取“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的经营模式,带动各村产业从“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发展”。黄松甸镇双山村依托四面环山的“小气候”资源,引进南顶子村、伟光村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人才,联合成立黄松甸镇山村(食)药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先后吸纳前河村、长青村、进步村3个产业薄弱村,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入社,合作社整合资金285万元,领建千棚灵芝基地项目,年底预计增收32万元。抓项目,激活力。精准谋划项目。突出项目为王,重点围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资产入股、服务创收和整县(镇)推进等四种模式,实行“一村一策”、台账管理,逐村分析研判,深入细致谋划集体经济项目1640个。打响特色品牌。积极打造一批具有蛟河特色的优势农产品,推动一产“接二连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拉法街拉法村紧紧抓住水稻特色产业这个主攻方向,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注册了“拉法香”大米品牌,主要以“稻花香2号”“长粒香中发五”品种为主,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10余个城市,获得客户的一致好评。突出产业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结合产业优势,围绕肉牛、灵芝、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推动食用菌、粘玉米、肉牛等整镇项目,覆盖101个村可增收353.5万元。新站镇新站村与吉林金芝楼生物公司开展托管合作,采取整镇推进方式,无风险、高回报发展灵芝种植项目,带动15个村增收54万元。
来源:蛟河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