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吉林市永吉县处处洋溢着七夕佳节的浪漫与温馨,吉林省“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明实践活动示范活动在全县多点同步开展。从文化馆内的巧手制灯,到政务大厅的家风分享,再到田间地头的文明婚俗倡导,近万名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节日魅力,让七夕文化与优良家风深度交融。
上午10时,永吉县文化馆三楼多功能厅热闹非凡,“灯映星河,巧手传情”七夕主题活动准时开启。主持人向在场群众细致讲解七夕的节日渊源与传统习俗后,“你比划我来猜”互动游戏率先点燃气氛。2人一组的参赛群众默契配合,有的手舞足蹈描述词语,有的绞尽脑汁抢答,旁观群众也忍不住支招,大厅内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游戏结束后,手工制灯环节登场,大家两人一组围坐桌前,穿线、贴花、组装,专注地制作专属七夕花灯。“这是我第一次和老伴一起做花灯,既好玩又有意义,以后每年七夕都想留个这样的纪念。”市民李叔举着刚完成的花灯,笑着和老伴合影。
同日,永吉县政务大厅三楼婚俗文化长廊里,口前镇“七夕话家风 优良共传承”活动温情上演。四对婚龄超40年的党员夫妻作为“家风榜样”,分享了各自的婚姻故事。“夫妻相处没有秘诀,就是多包容、多体谅,家里有事一起扛。”结婚45年的张阿姨结合生活点滴,讲述着与丈夫携手走过的岁月,台下群众听得频频点头。活动中,“一梳百顺 双栖福运长”互动环节格外暖心,老夫妻们互相为对方梳理头发,传统礼仪里满是深情。随后,大家参观家风建设展区,聆听革命先辈的家风故事,接受家风文化与廉洁教育。“这些故事让我明白,好家风是家庭的‘传家宝’,以后我也要把这份责任和坚守传给孩子。”刚结婚不久的王女士感慨道。当天,口前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联合文化馆开展公益电影放映,并延续抽奖环节,将针线盒作为奖品,呼应七夕“乞巧”民俗,让群众在观影之余收获别样惊喜。
事实上,永吉县的七夕热闹早在8月22日便已拉开序幕。当天下午,金色葵花海里奏响“葵香雅韵沁七夕,交响和鸣润万家”音乐会。少年乐手们置身花海,用小提琴演绎《渔舟唱晚》,大提琴奏响《天鹅》,东西方经典曲目轮番上演。《梁祝》桥段中,弦乐与长笛交织,再现化蝶传说,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在向日葵花海里听交响乐,比在音乐厅里更有感觉!”西阳镇撮落村村民王春兰带着孩子前来,满脸惊喜。
8月27日,两场特色活动同步点燃乡村热情。金家满族乡伊勒门村文化广场上,七夕秧歌会热闹开演。锣鼓声中,村民们身着鲜艳服装,手持彩扇、挥动红绸,踩着明快节奏扭起秧歌,男女老少队列整齐又各具风采,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秧歌扭出红火日子,七夕代表真挚感情,俩放一块儿,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村民沙志华笑着说。
同日下午,万昌镇千亩稻浪间,“万昌稻浪 花间誓约”活动浪漫启幕。情侣、夫妻们参与“心有灵犀”猜谜,在稻浪边许下心语祈愿。宣讲员现场解读高价彩礼、低俗婚闹的危害,倡导文明婚俗。大家提笔在宣传板写下告白,宣读文明婚嫁誓词,誓言伴着稻香回荡。“结婚三十多年没拍过结婚照,今天在稻田里补上了,太有意义了!”王大娘拿着刚打印好的合照,激动得眼眶泛红。
此次永吉县七夕系列活动,以“音乐浸润+非遗体验+生态实践”的立体设计,将传统节日与文明实践、家风建设紧密结合。正如永吉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所说,未来将继续创新“我们的节日”活动形式,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为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入持久力量。
吉刻新闻记者 王书桥
图片来源:永吉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