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天地宽 创新扬帆迎风口——“十四五”期间吉林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头条-吉林站 王金顺 3997064
转型升级天地宽 创新扬帆迎风口——“十四五”期间吉林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头条-吉林站 王金顺 399706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吉林站 > 头条

转型升级天地宽 创新扬帆迎风口——“十四五”期间吉林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5-11-17 14:14      来源: 吉林市人民政府网站

  “十四五”时期,吉林市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积厚成势、在创新驱动中开辟新局。五年来,全市工业战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建设“一个中心、四个基地”为统领,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聚链成势,走出了一条结构更优、动能更强、底色更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五年来,吉林市工业经济总体保持稳健增长态势,规模工业增加值2024年同比增长4.2%,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8%,为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传统产业老树新枝

  吉林石化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建设转型升级项目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项目新建100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120万吨/年乙烯等装置陆续投产,推动公司迈上“减油增化、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转型升级后,吉林石化乙烯产能达190万吨/年;ABS产能180万吨/年,居全国第一;丙烯腈产能达82万吨/年,居全国第二。一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乳液法ABS装置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乙丙橡胶新型钒催化剂成功替代进口,聚锋新材料聚醚醚酮项目成为全球第五家千吨级产能企业。

  冶金产业链不断延伸,无取向硅钢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钼金属深加工提高产业链附加值。吉林建龙全力释放高附加值硅钢产能,今年上半年产量同比增长107.4%。化学纤维、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不断提质扩能。

  “双停”企业接连盘活,引进国内化工龙头企业旭阳集团,全面激活康乃尔化工苯胺产业链。推动吉汽龙山与一汽解放深入合作,实现产值翻番。引进箭达天下腾笼换鸟,盘活传统汽车轮胎产能,转产新能源汽车轮胎。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日益坚实,吉林经开区等4家化工园区通过认定,万邦达污水处理、松花江热电蒸汽过江等基础设施投用,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建成,吉林建龙全流程数字生态体系等项目入选省级“智改数转”项目库,为工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筑牢根基。

  装备制造集群成链

  汽车产业基础更加扎实,形成涵盖整车制造、动力系统、车身系统、底盘系统、电气系统及模具工装的完整产业链体系,构建以高新南区为核心、“一核五点”联动发展格局。

  一汽吉林、吉汽龙山、长久专用车等整车企业具备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生产能力。万丰奥威、圆方机械、富奥紧固件、航盛电子等零部件企业在各自领域竞争力强劲。华微电子IGBT芯片、吉林化纤碳纤维、吉恩镍业电池材料等项目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电子信息制造业建成了以华微电子为龙头、瑞能半导体等企业配套的功率半导体全产业链,华微电子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基地8英寸生产线年产能达到24万片。华微电子车规级检测能力获CNAS认可,其研发的车规级芯片已为深圳英搏尔、上海奉天电子、苏州汇川等多家汽车零部件厂商供货。

  新材料产业争先夺势

  “十四五”期间,“中国碳谷”加速崛起。吉林市碳纤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29.3%,预计2025年突破百亿大关,实现跨越式增长。原丝产能达19万吨,碳丝产能7万吨,较“十三五”末提升约300%,跃居全国首位。

  吉林市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工信部批准为碳纤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授予“大丝束碳纤维及制品研发生产基地”。

  在吉林化纤集团龙头带动下,取得了干喷湿法、湿法“两步法”两种生产工艺以及油剂、上浆剂等碳纤维助剂上的研发突破,形成了“丙烯腈—原丝—碳丝—复材制品—回收利用”全产业链条,碳纤维原丝产能全球第一,碳丝产能全国第一,国内生产的大型风电叶片碳纤维主梁市场占比达90%。

  产业链向下延伸成效显著,复材与制品产值比重超过20%。低空经济领域,化纤集团日产6000片无人机桨叶持续为大疆供货,并与上海商飞签约进入航空应用领域。

  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十四五”时期,吉林市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积极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吉林化纤与中国商飞、四川垚磊等企业合作开发通航零部件碳纤维预浸料;与广州亿航合作使用T700预浸料、3K编织布预浸料进行加工制件以及整机组装;国兴复材公司已形成300万支桨叶、70万根臂管年产能,在国内无人机碳纤维结构件市场占有率超50%。

  吉航维修具备民航维修及培训资质,正积极谋划无人机、eVTOL航空器维修、培训等业务。吉林经开区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航成科技年产2000架无人机项目已入驻测试,江机机械、江机民科等企业纷纷布局无人机零部件业务,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粗具规模。

  2024年,吉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提高。

  “十四五”砥砺奋进,吉林市工业经济交出了一份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蓬勃向新的亮眼答卷。“十五五”谋篇蓄势,全市工业战线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构筑更加坚实的产业脊梁。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网站

  初审: 王金顺   复审: 朱宝明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