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代代传 非遗剪纸迎六一 “小小民艺家”剪纸体验活动成功举办 要闻-吉林站 赵鹏 3951333
红色基因代代传 非遗剪纸迎六一 “小小民艺家”剪纸体验活动成功举办 要闻-吉林站 赵鹏 395133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吉林站 > 要闻

红色基因代代传 非遗剪纸迎六一 “小小民艺家”剪纸体验活动成功举办

2025-05-30 18:2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5月30日,由吉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吉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吉林市昌邑区第二实验小学校协办,吉林机器制造局展览馆承办的“借月小筑”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文化活动季之“小小民艺家”红色基因代代传、非遗剪纸迎六一剪纸体验活动顺利开展。

image.png

  活动特邀吉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华氏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华丽担任现场导师,80余名来自昌邑区第二实验小学校的学生在传统文化熏陶中,迎接属于自己的独特节日。

image.png

  午后,少年们步入机器制造局展览馆,目光掠过陈列的老机床,聆听过往,百年前的铿锵岁月在解说员的讲述中渐渐清晰。当年“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豪情担当,此刻凝为少年眼中跳动的星火,于心中烙下家国情怀的精神印记。

  带着这份心绪,他们移步表正书院。剪纸案几已陈,红笺铺展,银刃执握。当首幅“吴大澂”人像完成,孩子们轻呼——这剪刀下的形象,正是方才心中涌动的敬仰与热忱的凝华。此刻,非遗不再是静默的展品,而是少年用以抒怀、铭志的鲜活载体。

image.png

  华丽老师的桌前围满了求知的身影。她以剪纸“阴阳相济”的技法为引,阐释着传统文化“守正”与“创新”的辩证之道——守的是传统纹样里的民族根魂,创的是融入时代气息的全新图景。孩子们屏息凝神,指尖随讲解翻折红纸,银剪精准落刃。每一次巧妙的“破”与“连”,在解构纸张的同时,也在建构着对非遗的理解。端午的甜粽、六一的纸鸢、寓意吉祥的葫芦渐次在红纸上跃然而出。这些稚拙却灵动的图案,不仅是技艺的初步习得,更是文化基因在年轻心灵中的一次生动“转录”。剪刀游走间,非遗不再是被观摩的对象,而化作孩子们手中可感、可塑、可创造的活态语言。童真的创造力正融入千年技艺的脉络,为非遗的薪火相传注入最鲜活的当代注解。

image.png

  庭院中的“剪纸聚落”中,麻绳悬挂的剪纸作品随风轻摆,孩子们正在主动向游客们介绍各自的创作思路。从传统吉祥图案的现代演绎,到红色主题与非遗技艺的融合巧思,稚嫩言语间流露着文化自信。

image.png

  义卖现场清脆的童音此起彼伏,洋溢着节日的欢腾。

image.png

  此次活动以“历史参观+技艺实践+劳动体验”三结合模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民俗传承,以童心澄澈点亮文化薪火。孩子们手捧作品的笑脸与机器制造局展览馆的飞檐剪影交相辉映,为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镌刻下“触摸历史、创造美好”的成长印记,也在沉浸式体验中培育着有根有魂、能创能行的时代小先锋。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关鹏 文/摄 

初审: 赵鹏   复审: 李超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