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长春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印发实施,标志吉林省高水平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迈出关键一步。10月17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规划》重点内容和推进举措。
《规划》明确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以长春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共同组成,规划面积约2.9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210万人。辐射范围包括吉林市永吉县、磐石市,四平市梨树县,辽源市东辽县、东丰县,松原市区、前郭县、扶余市、长岭县,梅河口市等区域。
作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战略支点,吉林市凭借与长春紧密的地理联结,以及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的深度协同联动,正以 “一融合、三枢纽” 功能布局为核心,系统推进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让区域协同发展的方向更鲜明、路径更清晰。
“一融合” 聚焦两大核心方向:一方面向西推进长吉组团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向北融入哈长城市群。在长吉组团融合发展中,吉林市重点打造北、中、南三条特色发展带 —— 北线依托省道 101 与长春开展对进式联动,主攻碳纤维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持续强化产业协同效能;中线借助高速公路、高铁和机场的交通优势,重点发展临空经济、低空经济,着力打造物流枢纽带,进一步提升区域流通效率;南线则依托长吉南线沿线的资源与产业基础,深耕文旅、温泉、冰雪、现代农业等领域,充分释放生态与农业价值。“三枢纽” 建设则着眼更广阔的开放格局,向东建设 “长吉图开发开放枢纽”,向东北建设 “联通三江平原开放枢纽”,向南建设 “通达丹东港开放枢纽”,全方位拓宽吉林市的开放通道。
为推动融入工作落地见效、取得实质突破,吉林市正从多个关键领域聚焦聚力。在健全同城化合作机制上,吉林市将联合都市圈兄弟城市,共同落实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城市联席会议制度,搭建常态化对接协商平台,围绕重大事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大平台打造及重要会议活动开展强化协同配合,以更主动的姿态参与和融入都市圈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吉林市聚焦与长春的交通互联互通,全力提升运行效率。具体将协同推进铁路提速、公路扩容、机场增能,同时谋划实施沈吉铁路扩能改造、吉林市至松花湖至北大湖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着力共建长吉便捷高效通勤圈,让两地往来更顺畅。
产业协同是吉林市融入都市圈的核心抓手。围绕化工、先进材料、冶金、农产品加工、文旅、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清洁能源、低空经济九大产业集群,吉林市正推动与长春在重大项目、产业园区上实现 “共谋共建共生”。其中,重点推进吉林化工与长春汽车两大主导产业融合,推动 ABS、乙丙橡胶等产品向车用材料领域延伸;加快碳纤维产业向汽车、轨道客车、无人机等领域拓展,助力打造世界级碳纤维产业基地;同时加速松花湖、北大湖两大百亿级雪场规模扩张,建设世界级滑雪大区,与长春协同共筑冰雪旅游目的地,充分释放文旅产业合力。
在政务与公共服务领域,吉林市以 “共建共享” 为目标推动便利化升级。围绕人社、农业、应急管理等领域,吉林市将推动长吉两地政务服务中心互设专窗、配备联络员,为非全程网办事项提供 “异地代收代办” 服务,持续协同推进高频事项长吉同城化办理,让企业和群众切实享受到更便捷的跨区域服务。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王书桥
